天台历代祖师简介
天台历代祖师简介
天台历代祖师简介——初祖北齐慧文尊者
北齐慧文尊者。又作慧闻。渤海(山东)人,俗姓高。年寿不详。活动时间约在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至北齐文宣帝天保八年(557)间。幼岁入道,聪敏绝伦,苦学深思,至于成年。一日,阅大智度论至卷二十七,恍然大悟,证得‘一心三智’之妙旨。又读中论至四谛品之偈(大三○·三三中):‘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而顿悟空有不二中道之义。遂承龙树之教而建宗风。游化河淮,聚徒千百人,盛弘大乘。后以心观传授南岳慧思禅师,慧思受法后,弘化南方,开天台教法宣说之基,然门人多在北方,故传授亦少。天台宗之徒奉为初祖,世称北齐尊者。
天台历代祖师简介——二祖南岳慧思尊者
慧思大师(515~577),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祖师。自幼归佛乐法,心爱法华经,曾持经入冢中读诵,读毕深受感动,对经涕泣,旋梦普贤菩萨摩顶而去,由此,顶上遂隆起肉髻。年十五出家,后参谒河南慧文禅师,得授观心之法,曾因慨叹虚受法岁,放身倚壁,遂豁然大悟,深得法华三昧。乃最早主张佛法之衰微即末法时期者,故确立对阿弥陀佛与弥勒佛之信仰。注重禅法之践行,亦注重义理之推究。
北齐天保五年(554),师至光州,不分远近,为众演说,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声闻远播,学徒日盛,嫉其德望或谤难是非者甚多。又师于河南南部之大苏山传法予智顗,智顗为师之众门弟中最为杰出者。陈代光大二年(568)始入湖南衡山(南岳),悟三生行道之迹,讲筵益盛,居止十年,遂有‘南岳尊者’之称。倍受宣帝礼遇,尊称‘大禅师’,故思大和尚,又称思禅师,盖基于此。太建九年,晏然而化,世寿六十三。著作多半由门徒笔记整理而成,如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四十二字门二卷、受菩萨戒仪一卷等。自撰者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一卷。
天台历代祖师简介——三祖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即智顗(538~597),世称智者大师,字德安,俗姓陈,颖川人,陈隋时期著名的高僧,天台宗第三祖(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流离颠沛,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次年,依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请益。慧思大师为他演说四安乐行,他日夜勤习,造诣甚深。
陈光大元年(567)慧思大师临去南岳时,嘱他往金陵(今南京)传弘禅法,他就和法喜法师等二十七人一同东下,到达陈都讲禅。过了两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讲《法华经》题,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一宗教观的基础。
智者大师住瓦官寺前后八年,除讲上述《经》题而外,还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写出《六妙法门》等。陈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又往寺北的华顶峰,行头陀行,昼夜禅观。
陈至德三年(585)三月,智者大师再到金陵,住灵曜寺。陈少主请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题,又讲《仁王般若经》题,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此后智者大师所讲经义,多由灌顶大师笔录成书。陈亡,智者大师上庐山留居。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大师往扬州传戒,他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隋炀帝礼他为师,并赐“智者”尊号。次年(592)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此后两年(593—594)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者大师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允前往。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
智者大师一生经历三个朝代,一意兴显三世佛法,共建寺三十六处,其中湖北玉泉寺,山东灵岩寺,江苏栖霞寺以及天台山的国清寺(遗图)称为“天下四绝”;造像十万尊(一说八十万尊),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传业弟子32人,著名的有灌顶、智越、智澡大师等。智者大师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他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成为天台宗的思想体系。
智者大师
天台历代祖师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