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doc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分点复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图文分析如下: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2、几个重要概念
1环境问题—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3环境污染—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
4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容纳和清除的能力。
5环境质量—评定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是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一种概念。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公害,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4、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知识扩展阅读:
如何区分环境问题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
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某地区的环境条件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或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其大小可用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的物质、能量的限度方面加以衡量。
用公式表示:人类经济活动载荷限量/环境承载力
此值〉1,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大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持,环境已严重超载。
此值=1,表明环境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此值〈1,表示未满负荷,允许进一步发展。
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