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我们的货币政策为何失灵了?
1 我们的货币政策为何失灵了?
2012-06-15 23:18:46
归档在 专栏 | 浏览 3362 次 | 评论 1 条
我们的货币政策为何失灵了?
张茉楠
当前,在总需求不足、财政政策受限的情况下,各国大都
希望仰仗央行靠扩展资产负债表创造需求,然而,需求并
没有真正刺激起来,这并不是流动性少了,而是资产负债
表式衰退下,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严重受阻,货币政策几
近失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一般来讲,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能够有效控制的货币
政策工具,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基准利率及公开
市场操作,直接或间接地调节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及
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进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及社会总体
流动性的调节,并进而使宏观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的目的。
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依赖两个途径:一是信贷渠道,主
要是指银行贷款途径和资产负债表途径;二是货币渠道,
主要是通过利率途径、资产价格途径以及汇率途径等。
然而,事实上,除了表面上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其背
后还有一个风险承担渠道,而它正是通过“金融加速器”发挥
着放大作用。从机制上看,“金融加速器”会通过资产价格渠
道加强主权债务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反馈作用。经济处于扩
张阶段,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一国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
负债表扩大,主权债务的增加使得该国可用资金增多,通
过杠杆效应推动经济加倍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刺激市场
信心的上涨和外部融资成本的下降,导致债务规模的继续
增大。
相反,经济萎缩导致了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恶
化,主权债务的增加将导致市场违约担忧情绪的上涨和外
部融资成本的上升。“去杠杆化”效应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
表进一步收缩,市场流动性下降导致投资信心不足,资本
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大幅下降,并通过投资乘数使
经济加剧下滑。而为遏制经济复苏放缓,各国加强对危机
的干预又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于是,就
形成了“债务危机—资产负债表恶化—去风险资产—流动性
枯竭—信贷全面紧缩—经济萧条—债务危机加剧”这样一个
恶性循环。
在此背景下,银行限于自身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厌恶程度
普遍上升,风险承担意愿显著下降,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受阻。受此影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乘数大幅下
降,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降幅最大,从 25 倍降至 10 倍;美
国从 11 倍降至 4 倍;欧盟则在 10 倍到 8 倍间徘徊,金融
造血机制遭到严重破坏,这也是为何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
会严重受阻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在大规模的货币投放也难
以挽救经济。数据显示,两轮 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
后,欧洲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达到了 万亿欧
元,而欧洲经济还在恶化,原因很简单:LTRO 的贷款利息
是 1%,
张茉楠:我们的货币政策为何失灵了?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