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龙应台,台湾著名作家、社会批评家,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作品针砭时弊,鞭辟入里。
1983年海外游学结束后回台,1985年后出版《野火集》,一个月内印刷24次,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被称为“引发台湾系列改革行动的第一书”。
1998年《这个动荡的世界》等三部文集在大陆出版,有“龙卷风”之称。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篇杂文原载于1984年11月20日《中国时报》,后选入《野火集》。文中作者揭露丑陋的社会乱象,抨击懦弱自私的国民的劣根性,刺痛我们民族道德的自尊,尖利如匕首,精准如投枪。
在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的情感倾向、语言艺术方面,你有怎样的发现?请谈谈你的收获。
议论性、抒情性的结合
文辞犀利直接,慷慨激昂
针砭时弊:缘事而发,有感而论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文辞挺拔有力),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情志昂扬动人),则文风清焉。”
——(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
你同意龙应台本文中的观点吗?阅读过本文,你有哪些联想或感受?
10月8日广州地铁里,一位老人和一位青年因为让座等问题,相互扭打,老人咬伤了青年人的耳朵,血流一地。
9月1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韩德强当众掌掴一名八十多岁的老者,只因其“污蔑开国领袖”。
“十一”黄金周的华山景区,上万人下不了山。部分滞留山顶的游客和景区人员发生冲突,他们封堵了景区入口,造成更严重的滞留。
9月2日,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男子因座椅问题相互谩骂、大打出手,飞机因此迫降。
中国人已经学会生气了?
生气?——戾气与怨气
生气!——
我们需要能思考、能判断、有勇气良知的公民。
——龙应台语录
寻找一种谈论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