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试卷八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20分)
1、种群调节因素可分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两大类, 也可将它分为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
2、海洋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包括营养关系、竞争与进化关系、原始协作关系、共生关系。
3、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4、大洋区分为5层,分别是:上层、中层、深层、深渊层、超深渊层。
5、河口湾类型根据水循环和分层现象可分为高度分层的河口湾、局部混合或适度分层的河口湾、完全混合或垂直均质的河口湾。
6、总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和再生生产力之和。
7、中国近代渔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稳定发展时期、生产徘徊时期、捕捞过度时期。
8、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物质、海洋生物农药肥料五大类。
9、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包括: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
10、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法律保护、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方面。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总分20分)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现存量(standing crop)
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某一空间范围内存有的有机体的量,即个体数量乘以个体平均质量。它是在某一段时间内生物所形成的产量扣除该段时间内全部死亡量后的数值。
3、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生态效率就是指从一个特定营养级获取的能量与向该营养级输入的能量之比。实际上就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或转换)效率,可以用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来表示。
4、海洋自净能力: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后,在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作用下,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逐渐降低直至消除,达到自然净化的能力。
粒径谱(particle-size spectra):把粒度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粒级上的分布就称为粒径谱。平衡状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斜率很低的直线。
三、问答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高斯假说(Gause’s hypothesis)又称竞争排斥原理(Principle petitive exclusion)
原理: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
高斯假说有两个例外:
A、环境因素的抑制作用:种群被环境的强烈作用抑制在一个低密度水平上。
B、环境的不稳定性:环境不断发生变动,竞争的结果不能达到一定的平衡(即在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可能性之前,环境已经变化了)。
2、新生产力研究的意义
(1)新生产力研究有助于从更深层次阐明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新生产力研究对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
(3)新生产力是海洋渔业持续产量的基础。
(4)新生产力的概念把海洋初级生产力划分为新生、再生两大部分,从而使海洋上层生态系(pelagic ecosystem)的物质转移、能量传
《海洋生态学》试卷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