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试卷一答案
一、填空(14分)
1、垂直方向上的光照条件分为(透光层)(弱光层)(无光层)。
2、生物发光现象可分为三类(迷漫状或乳状海光)、(火花状海光)、(闪光海光)。
3、远洋沉积包括(红黏土)(钙质软泥)(硅质软泥)。
4、底表生活型生物包括(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匍匐动物)。
5、外源性因素指调节种群密度的原因在于种群外部,如(非生物因素)和(种间关系)。
6、海流按温度特征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7、共生现象的类别有、共栖、互利、寄生、偏害、原始合作)。
8、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统计主要方法有(所有个体直接计数)、(取样调查方法)(鱼类种群的相对密度)
9、海洋具有纬度梯度、深度梯度、水平梯度等三大环境梯度
词解释(15分)
1、生态等值: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生物,通称为生态等值。
2、阿利氏规律:生物种群的最适密度。
3、“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大洋海水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份的含量比例却几乎是恒定的,不受生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此即所谓“Marcet原则”,或称海水组成恒定性规律。
4、高斯假说或竞争排斥原理:即亲缘关系接近的、具有同样习性或生活方式的物种不可能长期在同一地区生活,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没有差别。如果它们在同一地区出现,它们必定利用不同食物,或在不同的时间活动,或以其他方式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就不能长期共存。
5、生态阈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是有限的,只有在某一限度内可以自我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生态阈限。
改错(10分)
1、很多海洋生物群落(特别是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主要是关键种)表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种季节变化也叫季节演替。
错,关键种改为优势种。
2、n营养级的生态效率是(n—1)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营养
级的生产量之比。
错:n营养级的生产量与(n—1)营养级的生产量之比。
植食性微型鞭毛虫的氮再生效率与食物对象的营养质量有关。
错:杂食性
4、海水中的DMS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后形成云的凝结核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成因。
错:使地球表面温度下降。
5、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高,越接近顶极越低。
错:演替的初期低,越接近顶极越高
简答(31分)
1、群落演替的类型?(6分)
(1)、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可划分为自源演替和异源演替。
(3)、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2、2、种间竞争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6分)
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生物共同利用某一种环境资源时,就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种间竞争,可能有三种基本情况
(1)生态位完全重叠,结果是竞争力强的将竞争力弱的种类排除;
(2)两个种的生态位只有部分重叠,各自占有一部分无竞争的生态位空间,在这种状况下两个种可能共存,但竞争优势种终将占有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
(3)两个种的生态位基本不重叠,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已经回避竞争的结果。
3、
3、食性特化的适应意义(6分)
A特化程度是动物对不同地区食物丰富程度和稳定性的一种适应,因此与动物的生活范围和地理分布有关。
B食性特化是对种间关系,特别
《海洋生态学》试卷-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