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读书随笔.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读书随笔20134《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书随笔

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进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社会”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自成为自治区名校工作室成员以来,我一直在思索:我们是否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社会’的理念”。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对这一理念有正确地认识,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就要求我必须认真研读有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就是我选择研读的第一本书。这本书重点阐释了陶行知先生对与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作为世界著名教育大师杜威的弟子,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0年在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并进行了科学的阐述,今天读来依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感受一:“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生活与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好生活”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优越生活,我认为应该是正确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观念下的生活,涉及到人的衣食住行。在这些生活环节中,时时渗透着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有个实际事例:我家楼下有两户居民,各有一男孩分别叫
乐乐和小琴,都读小学五年级。乐乐在一所市内知名小学,小琴在学区内一所普通小学。乐乐的生活习惯是这样的,上学、放学手里总是抓着零食,边走边吃还边扔着零食皮壳,到家楼下总是大叫“爸,开门!”,书包带常常在和同学撕打中断裂,犯了错误父母嗔怪一下就算了。小琴则是衣着干净整洁,对长辈有礼貌,自己洗单衣,自己会做饭。两个孩子不同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品质,前者虚荣、娇奢、懒惰,后者朴素、礼貌、勤劳。
感受二:“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所谓 “认真的生活”,我想这是一个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于未成年儿童,更容易造成他们审美观的错乱。前面所说的乐乐的父母,因为生意忙,生活习惯总是不太端正,经济比较优越,但常常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注重自己生活方式的科学化,一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小琴呢,爸爸是一位教师,妈妈是位朴素的下岗女工,他们家的生活井井有条,该休息时休息、该读书时读书,从他们幸福的笑容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态度,是乐观、认真、积极向上的!
感受三、“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何谓“合理的生活”?我的理解是,生活应该科学、正确,思想上乐观、物质上简约,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第一,不要过分追求思想上的享受。我们放松心情,可以携妻带儿,在小区草地上漫步、到小河边垂钓,但不一定就要去歌厅狂吼乱叫、去舞厅狂舞劲摆。第二,不一定要追求物质上的奢侈。比如,随着现代经济的加速

教育读书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314042****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