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桥梁人工挖孔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1编制说明及依据2
编制说明2
编制依据2
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2
2工程概况2
工程设计概况2
人工挖孔桩设计2
自然条件3
工程特点3
3施工准备4




4挖孔桩施工方法6






5挖孔桩施工工艺7



6挖孔桩终孔验收及成桩的质量检测14




7施工保证措施17




、中毒事故的预防22
雨季施工措施22


8施工环保、水保保持措施24


、植被、土地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25



9应急预案26

,坍孔措施27

1编制说明及依据
编制说明
根据对设计图纸、地质勘察说明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对工程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考虑我公司的技术、装备、特长、管理水平,在总结以往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1)“青海省扎麻隆至倒淌河公路改扩建工程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
(2)合同文件。
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T80/1-2004
2工程概况
工程设计概况
本合同段路线起点位于西宁市多巴镇扎麻隆村附近,接西宁南绕城公路和北绕城公路,线路沿线经过扎麻隆村、石板沟村、下脖项村、果米滩村,起点桩号K31+700,终点桩号右线K38+113、右线右幅K38+087、左线K38+000,,,。其中新建桥梁8座,改扩建桥梁12座。部分桩基础位于山岭地带,施工地形陡峭而复杂,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岩层,施工采用人力配合机具设备下井挖掘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的施工工艺,即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桩基础施工。
人工挖孔桩设计
人工挖孔桩桩径为φ1500mm~φ2400mm,桩顶地质较差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主筋保护层厚50mm,地质较好部分可采用素混凝土护壁;设计桩芯砼等级为C
30,护壁也采用同桩身相同标号的C30砼现浇。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祁连山南麓,青藏高原北侧,中祁连山区,山高谷深,海拔介于2620m~3760之间,相对高差在400m以上,属于河流侵蚀堆积河谷地貌,地层以漂石为主,上部批盖薄层细粒土。
(2)气象、水文
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春温高于秋温,气温日差大,冬季多大风,夏季多冰雹。年平均气温3℃,年平均降雨量450mm,年蒸发量1450mm。
水文:地表水为湟水河河流,黄河水系支流,平时水量较小,遇强降水时水量急增,主要补给源为其支流及山涧泉水和大气降水。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属于中祁连地块东段,与东昆仑造山带相连;东部多巴以东地区为西宁新生代断陷盆地,南祁连地块形成于早古生代,地基由古-中元古界变质岩组成,盖层为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从晚古生代开始就形成为陆块,中生代-新近系主要构造运动表现为陆块内部断陷活动,形成一系列与造山带近于平行的陆内断陷盆地,其中沉淀了白垩系-新近系陆相地层。新近系以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中祁连地块区发生抬升,形成高原区。
本区域属于河流漫谈及一级阶地地区,出露地层上部为全新统冲洪积细粒土、漂卵石、底部为风化基岩。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埋藏浅,水资源丰富。工程条件一般。
工程特点
(1)本工程岩土地质结构复杂,漂卵石层深且杂乱,地下水渗水对桩基施工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2)桩孔深度较大,人工井下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多,施工难度大。
3施工准备

桥梁人工挖孔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app
  • 文件大小178 KB
  • 时间2021-05-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