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体在地应力作用下, 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 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 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 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 大体可分为: 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 、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 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 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 哪些起了主要作用, 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 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 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 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 一种振动异常, 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 呈现出蠕动状态, 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 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 20 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 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 便会惊恐万状, 以致出现冬蛇出洞, 鱼跃水面, 猪牛跳圈, 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 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除此之外, 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 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 、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 六月冰雹等等。 4 、地声异常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 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 沿地面传播, 使空气振动发声, 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 人们只闻其声, 而不觉地动, 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 震中区往往有" 每震之先, 地内声响, 似地气鼓荡, 如鼎内沸水膨涨" 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 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 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
地震前兆与地震观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