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心得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国庆期间,有幸效古子路公西华侍坐之风,在王、李二位先生座下听课数日,深有感悟,言之如下:
【读经之乐】
可以说,这是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不但使我深得其乐,也发我以深思,把以前的很多工作思路重新做了调整。
如王先生所言,学习论语,固然要弄懂字句意思、内涵,但如果一味追求“到底什么才是最正确的意思”,那就难免陷入“寻章摘句之腐儒”的误区了。
我之前对此也有所心得。从古到今,对论语的注解何止一家,远有何晏王肃之注,中有朱子程子之解,近有杨冯等大家之论,莫衷一是,也永远不可能衷一是,因此我之前的见解是:第一,一定要取诸家之一,否则偏之太远,不可取;第二,诸家之中取一个对个人实际最有用的,“吾于武成,于二三策而已矣”,理论的最终意义是指导实践,对实践有意义,方为学习的本质。
此心得对于生活工作学习颇为有用,所以也一直这么去做的。而这几天经王先生熏陶之后,忽觉自已这种办法,其实格局也小了。
任何思想的最大意义,不仅仅在于用,更重要在于道;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方法论。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正颜,正色,正气,正心,读经,善养浩然之气,这才是更大的格局,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不教而教,这才是更大的意义。
就个人的实际工作而言,我以前一直注重研究学生的世界,以便从他们的世界去引导,所以我会花费与学习国学同样的时间,去了解他们喜欢的音乐、游戏、书籍、爱好等等,“绘事后素”,先有了彼此的共鸣,一切的思想工作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大道理的唠叨,完会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触及他们的灵魂,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
而现在,我则要更加创造性的去做这项工作,让共鸣不单单成为一个手段,更可以成为一个结果,达到不教而教,循循善诱欲罢不能的境界。当然,具体方案,尚须继续消化理论,并与实践结合,教育无小事,不可仓促而就。一定在不断的案例积累中如履薄冰,摸索前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守乎论语】
我读书颇杂,这点于30岁之前尚可,但我今年34,再只“开卷有益”,总感觉有失之杂乱之嫌,所以也很想在方向上对某本书专攻一些,多提升一些。
然而具体选哪一本书来专攻,一直犹豫不决。既贪史记之宏大,又恋通鉴之广博;既羡老子之清心,又慕兵法之多能;还有庄子之华、离骚之美、经之雅、周易之练,再加上些“好读左传、讽咏皆上口”的古风,所以总觉的什么都好,总也定不下来。所幸有了这次集体的学习和交流,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论语的乐趣,所谓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
学习《论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