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克罗恩病 2012-3-21 12:26 阅读(1944) 食管克罗恩病较为少见,由于表现复杂多样,很难获得典型的病理组织,且缺乏诊断上的所谓“金标准”,即使经过全面检查及评估, 临床上亦常出现未能确诊或误诊的情况。作好鉴别诊断, 抓住其他部位消化道病变的查找, 发现透壁性、慢性炎症病灶, 详细询问肠外表现, 识别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 结合 X线、内镜检查及活检, 是正确诊断食管克罗恩病的关键。病例分享患者男性, 54岁,因“进食后腹胀伴嗳气、反酸 1 个月余, 进食哽咽感 2周”入院。患者有午后低热, 无腹痛、腹泻, 无胸闷、胸痛等表现。近 1 个月体重下降约 kg 。既往体健,查体无明显异常。患者曾先后在外院及我院 3 次行胃镜检查,均提示食管距门齿 35~39 cm 前壁左侧见黏膜隆起,表面高低不平,溃疡形成(图1), 质硬, 易出血, 考虑食管癌; 超声胃镜示, 局部食管壁各层结构消失(图2); 胸部增强 CT 也提示食管下段管壁增厚,符合肿瘤表现。但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轻度增生,并见炎性肉芽组织和炎性渗出坏死物,符合炎性溃疡。故再行肠镜及小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溃疡(图 3 ),小肠无异常;肠镜病理示炎性肉芽组织和炎性渗出坏死物,符合炎性溃疡,灶性区似有裂隙性溃疡。综合考虑病人病史及各种辅助检查, 诊断为:( 食管) 克罗恩病。在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 ) 抗体和硫唑嘌呤治疗 2 个月,效果不明显,加用泼尼松和甲硝唑治疗 4 个月后好转(图 4 )。相对较为少见克罗恩病( CD)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 IBD )。病理显示, CD 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病变, 可累及黏膜至浆膜, 贯穿肠壁, 病变多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 可累及胃肠道, 甚至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以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最为常见,食管 CD 少见。有报告称,食管 CD 在成年 CD 患者中占 %~2% ,而在儿童 CD 患者中占 % ;由于不是所有的 CD 患者均检查胃镜, 所以食管 CD在 CD 患者中实际所占的比例或者更高一些。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和漏诊食管 CD 一般以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反酸等症状为主;伴有胃肠道其他部位的病变时,可出现腹痛、腹泻、肠梗阻等表现; 也可伴有发热、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关节炎、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有时, 食管 CD 可以无症状, 而是在发现其他部位的 CD时, 再检查胃镜发现。常见并发症有食道的狭窄、梗阻、穿孔、窦道形成和癌变。由于食管 CD 表现复杂多样, 很难获得典型的病理组织, 且缺乏诊断上的所谓“金标准”, 即使经过全面检查及评估, 临床上亦常出现未能确诊或误诊的情况。食管 CD 可能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淋巴瘤、食管结核等,还需要与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感染相鉴别。可以通过抑酸、抗炎等诊断性治疗、病变组织反复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 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如能紧紧地抓住其他部位消化道病变的查找, 发现透壁性、慢性炎症病灶, 详细询问肠外表现, 识别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结合 X 线、内镜检查及活检,是正确诊断食管 CD 的关键。食管 CD 是
食管克罗恩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