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并参照译文理解各则的意思。
3、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以文会友”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理解课文中有关“交友”方式、目的等思想,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惮”“恭”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道”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 :
正确理解孔子的交友的思想, 较深刻的领会孔子所提出的交友之道与现代交友的关系。
四、教学设想
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本,并积累重点字词,同时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评析和归纳要义,并用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最终明白孔子提出交友的方法、原则、目地。
五、教学方法:
以串讲为主,辅以讨论和争辩.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让学生背诵《君子风范》语段开始。
二、导入新课:
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人类中的精英们做出如此断言呢?我们知道,在《论语》中,一个“仁”字,出现了109次,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说就是一个“仁”字。“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那么,孔子又是怎样具体阐述“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的呢?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三、结合注解,正音并划分节奏(书中有拼音)
子曰:“主(1)忠信,毋(2)友不如己者,(3)改”。
: “人皆有兄弟,我独(4)亡(5)。”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6)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7)乎/无兄弟也?”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8)之,不可(9)/则止,毋/自辱(10)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11)仁。”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看拼音小声读
2、齐读
3、小组读
4、男女声分开读,通过诵读初步了解孔子的交友之道思想。
五、解析课文:
【注释】
(1) 主:“以。。。。。。为主”的意思。“ 主忠信”就是要以忠信为主。
(2毋:不要。
(3) 惮:害怕。
(4) 独:从事,照着去做。
(5)亡:通“无”,没有。
(6)恭:恭敬。
(7)患:忧愁,担心。
(8): 讷:寡言。
(9)道:即“导”,开导,引导。
(10)辱:侮辱。
(11)辅:帮助,
六、翻译课文:【译
《四海之内皆》兄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