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近年来, 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 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 加速向该地区移民; 在南中国海, 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 强化占领; 日本强占钓鱼岛; 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 1 、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中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 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 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 14个。中国还有 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 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 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 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 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 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 、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 东海大陆架, 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 虽然中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 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它们试图利用中主义政策, 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 谋取现实的利益, 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3 、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 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 中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 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 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 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有利因素 1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主张“睦邻、富邻、安邻”。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谋求建立与发展安全的周边环境, 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与诉求。 2、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 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1 世纪的前 10 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 认为中国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 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随着中国的发展, 国际上更加看好中国的国际地位, 要求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中国也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 、周边区域经济政治合作全面展开。 2001 年,中国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的诞生。中俄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继续保持稳定, 对中国加强综合国力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可靠保障, 也促进了中国北部和西部边陲的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 4、“台海”形势趋
浅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