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群体凝聚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学校管理区别于其它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管理重于对物的管理。由于任何一所学校的质量、效益、目标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所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越高,管理的成效就越大,办学水平就越高,其综合效益就越好。在当今时代,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大大增加,自主精神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便成为教育管理者们更为关注的话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校长工作的体会,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责任感和成就感
一个人的工作热情从哪里来?来源于工作本身的目标价值。每一项工作都存在着目标标价值越大,实现目标价值的可能性越大的人,其工作热情越高。有这样一个公式: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所谓期望概率是指实现目标价值可能性的大小。只有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这两个因素都高,激发力量才高,也就是人的工作热情才会高。因此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首先要考虑目标价值要高。
任何一个人,即使德才兼备,但缺乏机会或使用不当,其才能也难以发挥出来。总所周知,如果陈景润当年不被数学巨匠华罗庚先生所发现,也没把他从极不适应的中学数学教学岗位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殿堂,从事“数论”的研究工作,那么也就不会有我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以至于在这一研究领域里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校长要为教师发挥知识与才能提供条件、创造条件。要根据教师的角色特征,知人善任,发挥所长,让每位教师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学校生活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然而每一位教师所具备的的综合角色能力并非一致,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因此在安排教师工作时,要考虑教师的角色特点,了解每位教师的长处与短处,尽量扬长避短,使他们面对学生时,都能出色地充当某种社会角色的职能。
3. 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学校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因为首先人与人之间存在角色冲突。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其结果就会不同。当班主任的,会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对校长提出问题。做任课教师的往往从本学科角度提出看法。因此,每个人角色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同,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要用心理上的位置互换。第二,人与人之间有利益冲突。利益是有份额的,这样在物质利益分配时就会造成某些教师心态上的不平衡。对物质利益的分配通常有两种:一是平均主义,另一种是集中分给某一个人,这就会出现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来源于《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予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本应得到的那一份也被别人剥夺了。”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物质利益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也最为敏感的问题。因此,校长在进行物质利益分配时,既不能
加强教师凝聚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