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应渗透优秀传统教育
中国古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诗人众多,内容丰富,而且题材广泛,写技精巧。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而古诗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在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把爱国爱民的传统教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尚并践行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在古诗中不乏其文,在教学中结合德育的主旋律—爱国主义进行情感教育。
1、热爱祖国的教育。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得好:“位卑不敢忘国”。他在临终时写的《示儿》中表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时,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有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等都抒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长大后为自己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写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教育学生要像诗人一样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诗人李绅在《锄禾》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北宋诗人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也写道:“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去。
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诗句很多,有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奋进精神;有明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表白了他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有《石灰呤》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牺牲自己的高风亮节;还有王冕在《墨梅》一诗中写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白在人间”,这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诗人的人品和情操,在教学中,要把这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
三、把亲情和友情的教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
1、亲情教育。唐代大诗人孟郊在《游子呤》中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之情溢于言表,感恩之情尽显其中。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跃于纸上,令人感动不已。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德。
2、友情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与朋友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感情,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纯朴而深厚的情谊。另外像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反复呤诵,深入体会,感悟人间真挚情感。
四、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古诗教学中。
爱护地球上的一切,保护生态环境
小学古诗教学应渗透优秀传统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