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说》教案设计.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师说》教案设计.doc《师说》教案设计
《师说》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和文言现象。
2、 鉴赏正反对比论证和反复论证的写法。
3、 理解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认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和 局限性,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掌握意动等词类活用,掌握判断 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特殊的文言句式。
(2) 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写法;分析作者是如何建构全文的。
2、 教学难点: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 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 解题:大家在初中曾学过韩愈的《马说》,现在又碰到了《师说》,你能回忆起 “说”的含义吗?
【明确】“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都是为了 说明一个道理。“师说”就是说明从师的道理。
2、 作者简介:请大家查看书下注释①,即韩愈的生平简介,划下要点。
【补充】韩愈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问】“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明确】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王安石和曾巩有师生关系)。(可以点拨记忆方法)
3、导入新课
大家从初中历史课本上学到,自从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便垄断了经济大权和 仕途大权。士族子弟,无论品性、才能高低,都能凭借门第当官,因此他们对从师学习不 屑一顾。这样的不良风气一直延续到韩愈所处的中唐,韩愈对此深恶痛绝。韩愈的《师 说》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劝勉李蟠而作,实际上是作者的针破时弊之作,论证严密,感情充 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名作《师说》(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读全文
1、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全文,注意字音、句读。
2、 学习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 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找出一句原文来概括段意。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板书:“古之学者必有师”)
“之”是结构助词,"的”。
“学者”是古今异义,古义是求学的人,今义是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 紧接着,作者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来正面说明老师的职能。
【明确】• "者,,,,也”是固定句式,判断句。“者”用在主语后,表提顿;“也”用在 句末,表肯定语气。大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已经接触到了这一用法,如《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
“所以”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用来,”,的”,根据语境补充相关成分,即“用来,”,的 人”。
“道”指道理、儒家之道;“受”同“授”(古今字),教授。
•翻译本句: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3) 正反相依相存,作者随后从反面论证老师的重要性,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