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书琐忆》阅读答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书琐忆》阅读答案.doc《读书琐忆》阅读答案
读书琐忆
琦君
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 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 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 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 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 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 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 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 生活吗?
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 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 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 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 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 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 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 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到,又有 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 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
, 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 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 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 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 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 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 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 全感。
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 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 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 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 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 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 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 常有情趣。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 景象。庭中赏月,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 知己之感。台上望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
, 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 享受了。(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文章①、②两段中,作者的读书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 这种变化。
答:
读③至⑥段,这部分内容写到了作者幼年读书的哪两个场所?
这样的读书经历对作者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答: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的理解。
答:
琦君擅长用细微的

《读书琐忆》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85 KB
  • 时间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