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最强人生 放逐的生命 .doc重生之最强人生 放逐的生命
如果有人问,谁是现今西班牙语文坛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不是巴尔加斯・略萨,也不是卡洛斯・富恩特斯,更不是胡安・马尔塞或者胡安・戈伊蒂索洛,而是那个形销骨立的智利人罗伯特・波拉尼奥。生前他烟不离手,掉光了所有的牙齿,长期生活在贫穷和病痛的折磨下;死后,却盛名远播,成为拉美“新文学”(或称“爆炸后文学”)的代表,在世界文坛大红大紫。2009年,波拉尼奥获得了美国书评人协会大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一位已经辞世的作家。《纽约时报》将他的书评放在突出位置,波拉尼奥被塑造成新千年的杰克・凯鲁亚克。很多评论家认为,如果不是短暂的生命(50岁)使他来不及得到塞万提斯和诺贝尔的认可,波拉尼奥将是今后这两大奖项的有力竞争者。曾经有评论家将波拉尼奥的作品归结为“流亡文学”,因为无论是作家本人还是作品都表现出一种“没有根”和“无所归依”的情绪。但是这样的观点遭到了作者本人的否定。他说,我没有流亡,只是放逐。波拉尼奥是一位叛逆的艺术家,与社会和文坛主流都格格不入,但是,我们很难定义,到底是波拉尼奥主动选择了叛逆和放逐,还是社会的放逐和排斥造就了他的叛逆,或许后者的决定意义更大一些。他曾经吸毒,是一杆老烟枪,饮食习惯很差,基本不睡觉,也很少说话。波拉尼奥在2003年因为肝功能衰竭去世,年仅50岁。这个辉煌、敏感又固执的文学流浪者出生在智利,青少年时代移居墨西哥,后又于1973年回到智利,以支持阿连德总统的社会主义改革。1973年9月11日推翻阿连德总统的右翼政变发生后,波拉尼奥被捕。在经历理想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后,他又回到墨西哥。社会政治理想破碎后的波拉尼奥,寄情文学来构筑自我。在墨西哥,他和终身挚友马里奥・圣地亚哥一起开创和领导了“本能现实主义”(infrarrealismo)的诗歌运动。这个运动由一群边缘诗人组成,他们嘲笑和否认墨西哥现有的文学风格,特别是以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代表的诗坛主流:部分是启示性的视野,部分则是刺激并且嘈杂(为否定而否定),还夹杂着存在主义思考和超现实主义的梦想场景等。这场诗歌运动并不成功也不具影响力,最终成员们各自散去。波拉尼奥本人因为家庭原因,横穿大西洋来到巴塞罗那,并在那里定居。在经历了一系列诸如露营地守夜人、社区小卖部售货员、餐馆洗碗工这样的非主流职业之后,波拉尼奥成为了一位不名一文的职业作家,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小说。身前的穷困潦倒,使他在死后成为一个图腾。在读者和评论界的眼中,波拉尼奥是“最后一个叛逆诗人”,也是在这个文学日益衰落世界中的“殉道者”。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Los detectivessalvajes),为波拉尼奥的创作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凭借该作品所获得的罗慕洛・加列戈斯大奖,更是确立了作者在文坛的超然地位。评论家们将其与20世纪拉美最优秀的小说进行比较,例如胡利奥・科尔塔萨的《跳房子》和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更因为这部作品,波拉尼奥成为很多年轻一代拉美作家心中的典范和英雄,他废黜和取代了“文学爆炸”中的很多偶像人物。波拉尼奥说:“这是写给我们一代人的情书”。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75年11月2日至1 2月31日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法律系学生胡安・加西亚・马德罗的日记;第二部分是与“本能现实主义”领军人物利马和贝
重生之最强人生 放逐的生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