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海外并购风险探究
摘要:随着海尔集团国内管理模式和对外营销策略趋于成熟,“全球化品牌”的战略目标逐步深化转型为“网络化战略”。企业并购可加速海外各地区市场进入,但也面临多方面风险。海尔集团并购意大利Candy公司可能存在战略风险、估价风险、整合及经营风险。以风险评估模型分析海尔集团并购后的风险程度,从管理会计角度,应实施内部组织优化、本土化策略、控制活动、产品链优化创新、费用优化等风险控制措施,促进海尔集团及行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海尔集团;海外并购;风险;管理会计;Candy公司
一、背景
(一)海外并购历程。自2011年海尔集团宣布收购三洋电机开始,其海外并购力度日益加大,不断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9月,()现金,收购意大利Candy公司100%股份。截至2020年,新西兰斐雪派克、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意大利Candy公司等都被并入集团。海尔集团的战略布局从国内集约事业群架构向海外并购转变,海外收入占海尔集团总收入的近50%。(二)行业趋势。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将达1820亿元市场规模,智能家电规模仍有继续上升空间。家电行业智能化率,如图1所示:图1数据显示,2020年,电视的智能化率达到100%,白色家电智能化率达到45%,生活电器、厨房电器的智能化率分别为28%、25%。随着5G、VR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突破,智能家居场景化运营将会成为家电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二、海尔集团发展战略新阶段
(一)经营状况。海尔集团作为家电领域头部企业,创新元素渗透其文化、管理、外部经营,在国内白色家电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深入互联网技术探索,建立了COSMOPlat网络供应链渗入客户群、事业群的智能制造平台。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达到2661亿元,全球利税331亿元,其海外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1%,%。为创新内部驱动力,通过并购拓宽海外市场建立10大研发中心技术群,以创新驱动力促进整体发展。(二)战略调整。。全球化的核心是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集团通过并购形式在海外建立本土化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中心。。海尔集团希望打破原有的台,将自己变成互联网的节点,在控制网络化优劣的基础上能为自身所用,利用网络的共享信息和组织结构扁平化带来最短的信息链。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各方的共赢利益,达到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制造、配送,探索出颠覆传统层级关系的供需链体系。
三、并购Candy公司风险分析
(一)并购前———战略风险。海尔集团对于产业、品牌具有明确的多元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容易出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脱轨等内控失调问题,并购动机的产生需要从海尔集团发展的总目标出发,通过当前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和进行研究,在分析Candy公司的优劣势基础上,根据发展战略需要分析意大利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后与实际相契合开展并购。(二)并购中———估价风险。海尔集团建立一系列先进的估值方法尤为重要,对公司价值评估以减少财务预算信息与目标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从而达到降低评估风险。海尔集团可以在科学合理借鉴国内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将自身经济实力与Candy公司的竞争优势加以结合,再根据Candy公司在欧洲的业务盈利水平、消费者需求、分销网络及研发中心等方面进行估价分析。(三)并购后———整合及经营风险。。海尔集团和Candy公司作为两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拥有体系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海尔集团将其收购可能产生未控制Candy公司的风险,内部监管未形成合理有效结合,若部分产业未能实现体系化管理则可能产生管理体系混乱。,在并购后员工不知道自己未来前景如何,会从心理上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如果在后续工作中这种感觉不能得到舒缓,可能会导致并购后公司人力的流失。因此,海尔集团想顺利完成并购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整合问题。。海尔集团在完成并购后,若不能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有效互补和有机结合,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将可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的失败,也难以促进公司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海尔集团频繁地进行跨国并购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资金链供应不足风险。近几年,海尔集团海外并购频繁,每一次并购都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海尔集团目前的主营业务依旧是家电产销业务,其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连续的并购可能会使资金出现短缺,资金链问题可能会对海尔集团的主营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数据研究表明,中、,意味着
海尔集团海外并购风险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