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关于压疮预防和治疗处理的实践综述摘要: 压疮是长期以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是护理工作攻克的顽症。它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而失去正常功能, 发生的软组织破损和坏死,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但通过采用各种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关键词: 压疮;预防和治疗;实践纵所周知, 压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仅给病人带来病痛, 也因延长住院日而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如在荷兰, 大于 1% 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的住院费用[1]; 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每年达 10 亿美元[2]。为此,本人就压疮预防和治疗处理的临床实践综述如下。 1 压疮发生机制及诱因 压疮发生的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 5h 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 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 2h 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 无氧代谢产物堆积, 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致使细胞变性、坏死, 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褪色, 形成水疱或表皮脱落[3] ,甚至皮肤组织破溃、糜烂。 压疮的诱因 2 1. 内在因素年龄大、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截瘫、骨折、缺乏维生素, 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 皮肤组织本身发生相应变化如脂肪减少、萎缩, 腺体分泌减少, 出现皮肤弹性差、干燥、松弛、感觉迟钝等, 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当病人的血红蛋白低于 120 g/L 时,也是形成压疮的一个重要原因。 . 2 外在因素主要是压力,其次是摩擦力、剪切力共3种。不论任何部位, 局部压力达到足够大和足够长时间都可发生压疮。人体周边小脉压 4. 27 kPa (32 mmHg) , 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达 9. 33 kPa (70 mmHg) 2h 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摩擦力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体位有持续侧滑的趋势时支撑面与支持平面间产生的力,它作用于上皮组织, 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 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4]。剪切力是指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 其作用于皮肤深层, 引起组织相对移位, 切断供血, 使肌层、皮下组织、皮肤等全层组织损伤, 其危害性更大。创伤是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之一。 . 3 局部环境因素如潮湿、温度, 潮湿的主要原于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导致皮肤浸渍、松软, 再加上毒素及细菌的繁殖, 削弱皮肤的屏障作用, 使压疮的发生率增高。此外体温每升 1℃, 组织代谢的氧需量增加 10%, 如果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状态下, 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和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促进了压疮的发生。 3 2 压疮的评估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 要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 以协助筛选易于发生压疮的患者。长期以来国内将压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基础护理管理要求上, 国外护理则认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的一步。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压疮评估量表主要有 Braden 评估表( 修订版)、 Narton 评估表、华西医科大学评估表(WCUMS 评估表),有研究表明 3 种评估表比较,Braden 评估表( 修订版) 在压疮的预测效果较好。根据 Pangs 等[5] 在香港
骨科卧床患者压疮防治的护理进展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