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制止也是一种尊重
人民大道小学 殷慧芳
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个别辅导,是主体性教育课堂三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主体性教育课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合作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它特别受到老师们的青睐。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但在这其中,我也发现有时合作需要及时制止,而这样做对学生也是一种尊重。就拿合作学习《灰雀》一课来说吧,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揣摩得更到位,学课文期间,我请学生在小组内分解色朗读,也可选择表演的形式进行,这一下学生可热闹开了,每一个人都兴奋异常,因为那是他们喜欢的形式,情绪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几十秒的时间过后,我发现教室里八个小队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阵叫喊过后,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有声有色的朗读,而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充当哪个角色大呼小叫,争论不休。
不知老师们在课堂上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类似的情况,也不知老师们平时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怎样的一种方式来解决,我当时立即击掌示意暂停,表扬了做得好的小队,也对还没有开始朗读的小队提出要求:分工是次要的,读好课文才是总目的,但分工也要做到迅速、有效,合作愉快才是老师们希望看到的。
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诚心诚意让学生做主人的原则,也懂得了尊重学生是每一位老师都应力求做到的,但我觉得在课堂上,及时制止也是一种尊重,如若不然就如我前面所讲的例子,老师任其发展,时间白白浪费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也完全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学生在其中又能获益多少呢?我们且不去想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单从学生发展这一点考虑,永远吵吵闹闹的合作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果老师只为尊重而一味放纵,不加指导,那样的课能算一节好课吗?当然,作为老师也不能因为合作学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放弃合作学习这种形式,不能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傻事,关键在于引导,引导方法,课堂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氛围不会被破坏,学生的发展也将体现的更为多元。
及时制止也是一种尊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