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书谱》讲习(五).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书谱》讲习(五).doc《书谱》讲习(五)
练习十――笔法八【练习目的】流俗学书法多泥于概念而不加变通,历代多有鼓瑟于“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以至于不断中断行笔而去调整笔锋,终生岌岌于此不能进入书法堂奥。蔡中郎讲的是“常在”点画中行,不是仅在点画中行。同样,我们这里所讲圆笔和方笔也并不是永远都是圆笔或方笔状态,不要说你做不到永远如此,即便是你做到了,也违背了自然规律,背离书道远矣。正常的行笔,圆笔在一些状态下自然会有偏侧之处,只是此时的偏侧亦有圆意,方笔在行进过程中更是方圆兼有,但通体感觉仍是方意。此时的方圆的关键在于笔锋的起笔和收笔是趋方还是趋圆。【练习步骤】1.仔细读帖孙过庭《书谱》,从中选出一行(见图1):圆笔起收笔,中段有铺毫和折笔出现者。四尺整幅放大临写,要求在行笔过程中不要有调锋动作,一旦圆笔落于纸上便只管尽情挥写,看与字帖的合拍程度。距离较远时,调节执笔的方式,直到与字帖吻合。2.从字帖中选出一行方笔起收者,要求中段有圆转之处。四尺整幅放大临写,重点在于起笔时的笔锋状态,临写过程中体会方笔铺豪转向过程中由铺毫向束毫状态的转换。此步骤调节笔杆的倾斜度进行若干遍练习。3.将步骤二重新练习,要求笔毫调整为方笔状态,然落笔时为侧式,即如用刀呈线状切入,然后进行挥运,仔细体会运笔过程中逆势涩进的方笔感觉。4.比较步骤2和3在挥运过程中心理感受和作品效果的不同,进行文字描述,500字左右。【练习说明】临习字帖的目的在于感知经典书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于调整、调节眼睛的观察能力和手的控笔和调节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回到字帖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于通过回到字帖感受前辈大师面对笔墨时是如何进行表达和传递他的信息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是在于他创造了如何伟大的作品或风格,而在于他在面对他的那一刻的“此时此地”的境遇状态而作的时机化的选择――最佳选择。临习字帖即是极力调整自己进入前辈大师书写时的境遇,体会大师的应对和表达,最终在于自己如何在面对自己的境遇时能够做出最佳的反应和表达。练习十一――笔法九【练习目的】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往往将组成笔法的各个方面分割开来进行单独的分析和训练,事实上,笔法的组成个部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开。尤其是在书写的过程中更是各个因素综合协作的,即使在圆笔或方笔中,也只是某一笔锋状态成为主导而已。下面的几组训练是着眼于毛笔的运动方式而设计。一般来说,机械运动的方式大体有三类:平动、上下运动和绞转运动。复杂运动都是三种基本运动相互间组合的结果。对于书法而言,徒手的运动不可能做绝对的区分,而是在某一方式的主导下走向微妙和内部。就书法本身的历史来看,平动和绞转被归为“古法”,而上下运动的提按则是今法,当然,这是在王羲之开创的文人书法的序列内的划分。所谓的古法和今法的分水岭在于唐代的中后期,由于家居改变的原因,唐代中期以前多为平面的运动,此后高桌高椅导致提按运动居于主导。但这其中也有着先后的“时间”作用的结果:篆书作为古文字,时间上也居于前,因为篆书的线条粗细变化较少,其用笔方式故多为平动,而这一运动方式成为“古”的因子,此一因子常常被界定是否古法的标志,当然,孙过庭《书谱》属于古法用笔。【练动用笔书写的笔画,比如线条的运行基本没有粗细的变化者,然后四尺整纸放大临写若干遍,体会手在平面运

《书谱》讲习(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