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
(二)气滞血瘀证:下腹刺痛,带下量多,经行不畅、有块,情志不畅。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三)寒湿瘀滞证:腰腹冷痛,带下色白质稀伴月经量少或后期痛经。舌质黯,苔白腻。
(四)肾虚血瘀证:下腹绵绵作痛,腰骶酸痛,带下色白质清稀,头晕耳鸣。舌质黯淡,苔白。
(五)气虚血瘀证:下腹坠痛,带下量多,色白,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舌淡黯,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可取半卧位,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劳动。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等穴。ﻩ
,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7.遵医嘱中药湿敷,取小腹、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8.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二)带下异常
、色、味的变化。
。
3.遵医嘱中药外洗。
(三)月经异常
1.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
2.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宽松透气的衣裤,不使用不洁卫生用品。
。
,痛经者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等穴。
。
6.遵医嘱药熨法,取下腹部和腰骶部,注意经期不宜操作。
,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7.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详见附录2)。
10.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
。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内禁房事、盆浴、游泳。
,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4.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盆腔康复操(详见附件)等。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清热利湿的食品为宜,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
: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等。食疗方:冬瓜赤小豆汤。
2.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行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乌梅、柠檬等。食疗方:佛手玫瑰花汤。
:宜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桃仁、荔枝等。食疗方:桃仁粥。
: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
妇产中医护理具体技术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