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二 消费者与生产者
.
1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指能做出统一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可以是个人、家庭等)。
消费者行为理论:用来说明消费者如何使用自己既定收入,来到达效用最大化的理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计量,并可加总求和的,效用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指效用不可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高低和顺序。
.
2
基本结构
偏好(preference)
想做什么
预算约束
能做什么
消费者决策
.
3
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基数效用论)
一、效用效用(Utility):效用是人们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抽象衡量,衡量单位称为“尤特尔”(Util)欲望:指一种缺乏的感觉,既有不足之感,有又求足之愿。二、边际效用理论总效用(Total Utility) :从消费一定量的物品中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意程度。
.
4
某物品的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1
30
30
2
50
20
3
65
15
4
75
10
5
83
8
6
89
6
7
93
4
8
96
3
9
98
2
10
99
1
某物品的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的是递减的。
.
5
Q
Q
Q
P
U
U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剩余
D
.
6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S
D
.
7
税收引起的福利变动(税收规模P2-P3) 没有税收时 有税收时 变动消费者剩余 A+B+C A -(B+C)生产者剩余 D+E+F F -(D+E)税收收入 无 B+D +(B+D)总剩余 A+B+C+D+E+F A+B+D+F -(C+E)
S
D
A
B
C
E
F
D
税前P1
买者支付P2
卖者得到P3
.
8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原则:如果消费者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付商品的价格成比例,即: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PxX + PyY = M (条件)Px,Py : 为X商品与Y商品的价格MUx,MUy :为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M : 收入X,Y :为X商品与Y商品的购买量
.
9
思考题:如果实现了消费者均衡,那么:(1)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实现了边际效用最大化。(2)每种物品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3)在消费者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实现了效用最大化。(4)(2)与(3)都对。
.
10
经济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