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
李莉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明确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提高审美能力
2、挖掘语言,理解作者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执著追求
二、重难点
了解触景生情、即事明理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概括事实、归纳主旨的能力,揣摩重点语句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
板书:叙事散文
《背影》
写景散文
《荷塘月色》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作者:川端康成
(二)提问:如果给这篇文章配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
学生:轻柔、哀伤的音乐
提问:依据是什么/
学生:(1)课文中写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根据作者的身世——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
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请听音乐朗诵课文(点名三位同学朗诵)
(四)、查字典正音、确定字词意思
壁龛(kān)
邂逅(xiè
hòu )
陶冶(táo
yě)
迥 (jiǒng) 然
拜谒(bài
yè)
不可思议
大吃一惊
难能可贵
不由自主
迥然不同
(五)、请快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要想发现美就要认真观察自然,要创造美就要师法自然。
提问:我们说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阐述了审美的问题,那作者是由什么而引发思考的?
明确:(1)清晨发现海棠花未眠
(学生大多只想到这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主观原因要点拨)
(2)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这在文中起到为下文张本并统率全篇的作用。
“常常”说明“我”是善于思考的人;“不可思议”说明我思考的都是常人难以接受的问题;“微不足道”说明思考的都是细小、常人容易忽视的问题。表明作者属于以小见大,能从细微处看到生活和人生的哲理,而这些都是一个作家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有了这一句,下文写自己的发现、感悟和联想、想象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花未眠(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