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一点点温柔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解难。
“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
(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
(投影或多媒体)
秦急攻之
前因求救于齐三对矛盾
太后与大臣
一问饮食住行
说过程二求舒祺之事三个方面
三论王位承袭
结果长安君质于齐矛盾解决
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
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
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例句
出处
意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质地、底子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人质
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腰斩时用得砧垫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询问、质疑
例句
出处
意义
及返,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到……时候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趁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史记·孙子列传》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史记·孙子列传》
表并列,和
例句
出处
意义
夜半雪愈甚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严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