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种植技术 ,早期受低温影响,后期又受高温长日照影响,难以形成叶球,所以春季大白菜栽培必须选用冬性强、耐低温、耐先期抽薹、早熟、抗软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生长期短的早熟类型品种,其生长期一般在 50~ 60天。普通的秋冬大白菜品种不适宜春季反季节栽培。 2、适期播种一般来说,提前播种则上市早,售价高,效益好,播种迟,则上市迟,影响栽培效益。但春大白菜属反季节大白菜,应严格控制播种期,切不可过早播种,否则低温条件下易通过春化作用,造成先期抽薹。总的原则是保证春大白菜栽培生长的日平均温度稳定在 13℃以上,可根据栽培设施情况及选用品种不同,提前或推迟播种或移栽。 ,防止先期抽薹,最好保证最低气温在 15℃以上。一般采用棚内营养钵育苗方式育苗,配好营养土,消毒,装钵, 置于塑料棚内。然后将种子直接播于营养钵中,每钵 2粒,待真叶长出后定苗,每钵留一株健壮苗。白天高于 20℃时,要及时通风降温防徒长,移栽前根据苗情适时通风炼苗。撒播的在 1叶1心时,及时间苗,保持苗距 2~3 厘米。 3~4片真叶时移栽。 30天左右、叶片数 6~7片,选晴天及时定植。每亩栽 3500 —4000 株左右,亩用种量 50克。整成畦宽 1米,每畦种 2行,株距 40厘米左右。栽前覆盖地膜,要求地膜平贴地面,栽后浇稀人粪尿作定根水,促成活,膜孔用泥土封实。直播的一般每穴播两粒,播种后覆盖地膜,另用营养钵育少量秧苗供缺苗株补苗用,播种 5天左右后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地膜破口处用土压牢,出苗约 10天左右及时间苗定苗。生长前期以保温为主, 生长后期根据温度回升情况,及时揭膜通风,白天保持 20~ 25℃,夜温 15 ℃左右。合理密植春大白菜开展度小,叶球不大,为提高产量可适当加大密度。不管是直播的或是育苗移栽的,一畦或一垄均种植两行,行距 50厘米,株距 35~ 40厘米, 667 平方米定植 3500 ~ 4500 株。移栽时,每一株白菜苗都要带土坨定植,以利缓苗。 : 每生产 1000 公斤大白菜,大约需要吸收氮 - 公斤, 磷 - 公斤,钾 - 公斤,氮、磷、钾吸收量的比率大致为 2:1:3。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苗期较少,莲座期较多,结球期最多。从苗期到莲座期约占总吸收量的 20-3% ,结球期约占 70-80% 。幼苗期吸收氮多,钾次之,磷最少;莲座期、结球期则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在生长期间,施氮肥数量过多,会使叶球含水量增加,含糖量降低,品质下降。为满足大白菜生长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应根据目标产量计算吸肥量、土壤肥力、肥料种类及肥料利用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合理的施肥指标。施肥种类应是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主要作基肥施入,无机肥和部分速效有机肥用作追肥。追肥占总施肥量的 1/3 ,分 3-4 次施用,重点施肥期在莲座末期至结球初期。大白菜叶片多, 叶面角质层薄, 水分蒸腾量很大。在营养生长时期, 土壤水分以维持田间持水量的 80-90% 为宜, 低于 70% 时, 对产量和品质均发生不良影响。当长期在 95% 以上高湿条件下, 病害重或贮藏期限间易脱帮。空气相对湿度以 65-80% 为宜。过高、过低均对生长、结球不利。发芽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较少, 但种子发芽出土需有充足水分;幼苗期根系弱而浅,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以利幼苗吸收水分,防止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系。莲座期需水较多, 掌握地面见干见湿,对莲座叶生长既促又控。结球期需水量最多,应适时浇水。结球后期则需控制浇水,以利贮藏。大白菜在 10 以下生长缓慢, 5 以下生长停顿,短 0--2 受冻尚可恢复,长恢复,长时间-4--5 ℃受冻后则不能恢复,应在受冻温度来临前及时收获。春季大白菜应定植在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对选好的地块,在冬前要翻耕冻伐,熟化土壤。春白菜生长的季节较短, 定植后管理上以促为主,一促到底。定植前施足基肥,早春化冻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3000 ~ 4000 千克,磷酸二铵 20公斤,硫酸钾 25公斤,或尿素 15千克,磷酸二铵 10千克,硫酸钾 15千克,或施入三元素硫酸钾复合肥 70 千克。并撒施地下毒药及杀菌剂,以防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均匀撒入田内,然后再浅翻使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春大白菜除定植前施入充足的基肥外,还应适当早施追肥。定植缓苗后追肥 1次,每亩追施磷酸二铵 5千克。结球前、中期再各追肥 1 次,每亩追施磷酸二铵 10~ 15 千克。定植缓苗后至结球前期,也可追施稀人粪尿 1~2次,用量为每亩 700 ~ 800 千克。进入高温期后,勿施人粪,以免加剧病害的发生。幼苗期与
大白菜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