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有效的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激发写作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先让孩子心理放松下来。让孩子自然、充分展示心聲,流露真心,说真话,得到真的人文教育,这应该是作文的“根本”。其次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规范写作方法;最后是以赞赏为前提的作文评改,应该是对作文兴趣、技巧的强化。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做了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联系生活实际;赞赏性评改
作文的本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心灵,反映生活、思考生活。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学作文应该是纯真的孩子们内心对生活中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很自然的、真实的流露,但教学实际中为什么会出现的矫揉造作、无话可说、谎话连篇及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呢?主要是以下三方面造成的。一是作文教学中没有抓住作文教学的本质。作文的本质,一定是孩子对自己真实生活的感受,是孩子自己内心的流露,是孩子自己心里的真话;如果说真话、表达内心观点这一重点没有抓住,孩子一提到家乡,就是无比思念,一提到老师,就是无私奉献和赞美……试问,对于从没离开过家乡的小孩子,怎么才能产生对家乡的思念?对于常常得不到教师关爱的孩子,心里是怎么能产生对老师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呢?这种类似的格式化、标准模式的作文,其实就是真实的谎话,就是虚假的文字垃圾,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开始,也是两面人格的起点。二是没有从儿童熟悉的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做充分的启发;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根源就是没有从儿童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及内心感受。作文只局限于作文课堂上,脱离了生活实际,没有生活实际做支撑。怎能不东拼西凑,谎话连篇呢?三是过分注重写作意境及技巧,求全、求美,教师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从而使孩子失去作文的信心,视作文为烦事、苦差事。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际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了探讨。
一、 创设轻松的写作环境,激发写作兴趣
孩子们日常相处交流时,高兴的事、难忘的事、爸妈老师同学……一个个都滔滔不绝,思维活跃,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每到作文写高兴的事、难忘的事、爸妈老师同学等等的话题时,孩子就无从下笔。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作文的结构、技巧、规范性,强调作文必须选取有意义的事等等,从而让孩子面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孩子把作文看得太难、太神秘,认为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从而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一来就束缚了孩子作文中的表达。所以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克服孩子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让孩子体会感受到作文有趣而且不难。尤其是初次接触作文的农村小学生,我更是注重创设轻松的写作环境,让孩子的身心轻松、不怕作文,这样孩子才能在习作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心理。我常常引导孩子,作文就跟你对伙伴讲你的故事、讲你自己的想法一样,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强调作文一定是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写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不论对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孩子表达正确的观点,我加以强化和鼓励;错误倾向的观点,我加以引导。只要孩子说真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说错了又有多大的关系呢?孩子表达中有错误的倾向,不正好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