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会行为
南极帝王企鹅将同伴推入海中看有没有猎食的鲸鱼
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中去。”
杨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小悦悦事件
内容
1、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2、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
3、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
侵犯行为
1、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塑造作用
行为主义学派
遗传因素对人的行为的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
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
面临的挑战
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
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
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成功地解释了人类情绪的发展。
Ekmam的研究发现了人类情绪表达的普遍性(不同国家地区基本一致)、内在性(自然产生的过程)和一致性(儿童与成人一致)的证据。
Hamilton用近亲选择扩充了进化论的范围,即一个对个体本身不利的行为会因为它对与个体基因类似的其他个体有益而发生。
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遗传在人成长的早期时代起着较大的作用,而环境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影响作用更大。
Horn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基因的影响对智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Plomin(1987)总结:不论基因影响的大小如何变化,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大。
人们还有一种认识是: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于基因对社会和人格特质的影响。
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基因对社会和人格特质的影响威力是不容忽视的。
Eaves(1983)对个体儿童和成人期人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人格特质中的内向-外向、神经质,还是个体差异,如害羞等,在各个年龄阶段,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5-社会行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