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设计
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曹淑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分桃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位数笔算和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为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插图呈现了4篮桃,每篮10个,外面8个。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便于学生理解先除十位的数,再除个位上的数。这道题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材中的插图说明: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先拿1篮,3只猴子分掉了3篮,剩下1篮(10)个要和外面的8个合在一起再接着分。从而说明在竖式上先除十位上的数,余下1个10和8合起来再除。为四年级上册学习相关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和生活经验是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内容专
凭想象是难以理解的,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教学时着重在笔算除法的运算思路上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课件演示等充分的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并逐步抽象成笔算除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理解一位数出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的目的。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教学理念:
1、根据《课标》要求,立足于教材,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猜测、观察、实践、验证、反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将“要我学”内化为“我要学”,学生在激烈的认知冲突中,产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 。
3、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情境中学。把数学教学与“多媒体”
进行有效整合,以利用资源,创设情境;利用文本,感悟质疑;利用整合,拓展迁移。努力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猜测、观察、实践、验证、反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
分桃子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