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教案.doc季羡林成功教案
《成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备课组主备:李娟
[教学目的]
1、 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 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 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重点、难点]
1、 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 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
1、 作者简介:
季羡林(、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 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 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 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 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 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 集》等。
2、 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 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 整体感知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生 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段(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二段(5~9):作者承认“天资”、"机遇”的作用、但更强调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一层(5-6):要客观对待夭资。
第二层(7):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第三层(8):机遇是存在的,有时对人影响极大。
第四层(9):分析成功的三个条件,说明勤奋的重要性。
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研究课文
1、 提问: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 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 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2、 提问:作者见解独到表现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 看待这两个条件。
3、 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 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 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 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是说明勤 奋的重要性。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成功必经的三种境界阐释,并指出其疏 漏,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这些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 提问: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你能对 这两
季羡林成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