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一课时: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
费正华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尊重法律的观念。
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
、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掌握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三、教学难点: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四、教学用具: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课堂教学
1、导入:
出示短信“永安路违章短信”,
活动:交通违章是违法行为吗?
教师强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2、新授:
一、违法行为
活动:违法行为: 1、含义、2、特点、 3、按照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分类
活动:辨一辩:以下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吗?
上学经常迟到、 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
借同学书不还、 骑自行车走反道、 持刀抢劫低年级同学钱物
思考:一般违法行为有何特点?
找一找: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二、犯罪
犯罪的特征:(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活动:出示案例,对照以上两组案例,比较两组案例的社会危害性,感悟它们之间的区别。
犯罪的特征:(二)触犯了我国刑法
活动:找一找: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犯罪的特征:(三)应受刑罚处罚
活动:找一找: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我国的审判机关是?
出示材料:少年犯小A的自述
“我今年14岁,也曾有过幸福的童年,小学五年级时父母离异,我随父亲生活。父亲沉迷赌博,一点也不关心我,于是,我开始迷恋电子游戏、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常被老师批评。我干脆整日逃学,躲在网吧玩耍。父亲知道后,常常对我暴打。在社会游荡中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的辍学少年,一起进行小偷小摸。后因参与一起抢劫案,本应读八年级的我就到了少年犯管教所。”
活动:以上材料给我们的警示?
3、课堂小结
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 犯罪
特点 含义
特征
最本质特征
违法犯罪案例给青少年的启示(警示)
4、课堂反馈与巩固
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违法行为是指
①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③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 ④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学生王某从最初的逃学,为凑钱去网吧打游戏而小偷小摸,最后发展到持刀抢劫,受到刑罚处罚。这一案例说明
A.一般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B.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
C.一般违法必然导致犯罪 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3.“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第七课第一课时: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