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有感情了诵读古诗。
2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沙盘,沙具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大家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齐读课题。
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呢?(课件出示:重阳节,菊花,菊花酒,重阳糕,登高,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每个季节的茱萸都是不一样的,见过吗? 说到登高节,老师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登高节的来历,(课件显示典故)
【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以及登高节的由来。】
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

读文悟情
古诗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哪个字或者词更能体现出诗人的这种感情?(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