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祭罢炎黄祭女娲?.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祭罢炎黄祭女娲? 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中国的宗教史和思想史前些年, 台湾有一个沈松乔教授写文章, 他说到一个很有趣的历史现象,就是晚清以来黄帝的重新发现,其实是在需要重建“世界之中国”的时候, 汉族中国人从古代典籍中生生寻找出来的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人物。当时,知识界之所以要把他奉为中华共同“始祖”, 很大程度上是用它当民族和国家认同的象征。所以, 在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的报章杂志中, 处处可见关于黄帝的各类论述, 几乎形成“黄帝热”,甚至还有人把黄帝事迹谱作乐歌用在教材中供儿童讽诵, 还有人呼吁用“黄帝纪年”,全不管这个连今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无法追溯的黄帝元年,究竟算得清楚还是算不清楚。但是, 人们心底里明白, 就连司马迁都说不清道不明的黄帝, 毕竟是扑朔迷离的人物,大多数历史学家仍然相信,这些“不雅驯”的黄帝记载, 只是依稀的“传说”,并不是确凿的“历史”。不过, 历史转型时代中的历史学处境很尴尬, 通常, 历史学家们希望在公众心目中,承认“历史”是“科学”,不太愿意坦承“历史”有时也是“虚构”。其实这本来不必隐晦, 自古以来历史学家常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追溯光荣历史,构造伟大系谱,形成凝聚力和动员力, 确立政治合法性和权力的神圣性。和司马迁差不多同时代的《淮南子》里就说, 为什么要制造黄帝?就是因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所以“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是一个习惯和传统。远的不必说,像“天生玄鸟, 降而生商”、“履大人之迹”,就是在历史头上戴一顶神话帽子,就说二十四史里面,那个原本“好酒及色”的泗水亭长刘邦当了皇帝, 史家也要帮他虚构受孕时“母媪尝息大泽之陂, 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的故事, 外加上后来在丰西泽中斩蛇的神话。甚至连原非华夏的契丹人,当他们建立王朝时, 也要像我们说“东方红, 太阳升”一样, 编造一个耶律阿保机母亲梦见“日堕怀中”, 他出生时满室有“神光异香”的故事。这很难免,不止是中国,世界诸国亦如是,按照一种历史学理论说, 在民主的现代观念没有普及, 天授王权思想还有效的时代, 每当王朝更替,都得编一段神话,说得现代一点儿叫做“建立王朝合法性”, 说得传统一些就是“神道设教”, 借了神话吓唬民众说, 这个王朝是你们的“天”,这个皇帝是你们的“神”。炎帝黄帝便是让汉族中国人遥想远古,认定四海中国本来一家的象征。在民族和国家都风雨飘摇的晚清民初, 寻找认同符号( Image of identity )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沈松乔教授举出好些例子,像 190 3 年,章太炎作《祭沈禹希(荩) 文》,特意用“黄帝四千三百九十四年秋七月”的纪年, 1908 年,同盟会就在东京遥祭黄陵, 1935 年, 中国国民党推派中央执监委张继、邵元冲“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辕轩氏之灵”。特别有趣的是, 1937 年中共陕西苏维埃政府遣派林祖涵代表苏区人民致祭黄陵,还宣读了毛君泽东、朱德所撰祭文。在文学领域,最有名的是鲁迅 1903 年写的那首诗,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盘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轩辕就是那黄帝了。没想到九十多年以后,某主管科技的高官居然用这首诗当了历史证据,申斥疑古的历史学家,谁说中国没有黄帝?为什么不能用黄帝纪年?当然, 可以理解的是, 这是在“

祭罢炎黄祭女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