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1).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科举制度
0801 109
杨婧骥 张高慧 张新玲 周琳
1
一、中国的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前的选官制度
(二)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四)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五)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
(六)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七)清朝-----科举制度的终结
2
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炀帝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隋文帝
“分科举人”
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开设进士科
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又称九品官人法,把被选的士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九品的执行者为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
为“综核名实”而立,在初期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演变为按门第取士。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流弊。
4
(二)隋朝 -- 科举制度的创立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诏令了“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斡济二科举人”的分科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又扩大了分科范围,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科举这一名称,就是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所产生的,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的选举任官史上打开了新的一页,科举制度从此开创。
5
1、生源和考试手续
(1)生源:“生徒”和“乡贡”。
(2)手续:经学校或地方长官考核送礼部参加考试,再经吏部复试后授官 。
乡试(地方)-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
2、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类型主要是常科和制科;科目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6科
3、考试方法:
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等6种
6
帖经
7
墨义
8
(三)唐朝 -- 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代也实行的是科举取士。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例举行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则称制科。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为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9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10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41807096
  • 文件大小2.15 MB
  • 时间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