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古诗词阅读课时二兴国六中梅玲学习目标: ,读懂题意。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此诗题中的“冬至”表时间, “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阳关曲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 1077 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离的哀伤与感慨。二、抓住注释,解读诗歌三、辨别题材,理解情意 ,以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所蕴含的感情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抓住某些特征着意描摹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怀古咏史诗咏物诗 , 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表达对自然风光,或是农村景物或是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喜爱, 抒写对世俗的不满,向往宁静归隐,保持节操品性的高尚情怀 ,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张,或写闺中思人, 写作上多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行旅诗和闺怨诗多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抒写飘泊之感或是青春流逝等 、折柳相送, 有的直抒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 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兼而有之送别诗 , 边塞诗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豪情壮志,或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等四、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 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问: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答: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一片凄凉,诗人孤无所托的残酷现实。⒈离别类: 杨柳一惜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 : 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相思,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 菊花一高雅莲花一高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 猿--悲伤孤灯一孤苦秋虫一凄凉梧桐--悲凉,秋雨一忧愁丁香一忧愁落日一惆怅枯藤一萧瑟落花一感伤大漠一苍凉旷野一凄清乌鸦--衰败荒凉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杜鹃鸟或子规--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五、语言特色品味积累 (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
自修古诗词阅读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