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立省之路促生态文明建设走生态立省之路促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要求, 浙江省近几年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从强调生态环境保护, 到提出建设生态省, 再到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新要求, 在推进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与生态省建设相比,生态立省的战略层次性更高、外延更宽、包容性更强,为浙江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等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创新平台和发展空间, 对于促进浙江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走生态立省之路, 就是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依托和发挥浙江的生态环境优势, 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量,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让浙江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 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生活,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发挥示范区作用。走生态立省之路,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生态立省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生态理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体制和生态政府等方面,其中,生态理论是生态立省的理论指导, 生态文化是生态立省的精神动力,生态经济是生态立省的经济基础, 生态社会是生态立省的群众支撑,生态体制是生态立省的制度保障, 生态政府是生态立省的主导力量。因此, 走生态立省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理念、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体制和打造生态政府, 综合治理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问题, 科学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与方法, 进而完成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消费模式乃至人类整个生存方式的重大转变。 A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当今世界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纳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 强调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表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人类文明体系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演化升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既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 又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因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属性。生态文明的本质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其与工业文明的分野首先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工业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 而生态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它摈弃了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工业化、生态化相互融合, 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努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实现新文明形态的超越。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 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发展历
走生态立省之路 促生态文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