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5.古诗词三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会写“洛、榆、畔、帐” 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
那畔、千帐”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 《泊船瓜洲》 《秋思》 。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
大意,用自己 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
1、 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 泊: 停船
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
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 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
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 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 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 途中将船停靠瓜洲, 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
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 1)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 “一水之间” “重
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 “重山
之隔” , 但是我是在赶路啊, 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 (板书: 人在途中,
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 :春风又绿江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
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
乡。 )
( 2)朗读体味情感
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 送进去 读!
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 你边读
边体会!
你读吧!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 三、背诵并默写。
教后反思:
这堂课上,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
岸”中的“绿”字时,我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
故事, 尔后, 又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
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正当我暗自得意的
时候,有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给王安石把‘绿’字改一下 ! ”
“老师,我也想改 ! ”
“我也想改! ”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被同学们突如其来的要求给问懵了, 怎么办
呢?是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诗人的选择,是不能改的?还是……种
种做法在我的头脑中一一闪过。 对了, 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
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 ”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 “我们一
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大诗人是如何修改的。 ”
“我觉得应该用‘来’ ! ”
“用‘满’比较好 ! ”
“我认为用‘过’最合适 ! ”
“不!用‘到’才好呢! ”
不一会儿, 一个个鲜活的答案跃然黑板上: 映、 拂、 到、 过、 吹、
来、染、赶
同学们还在为各自的答案而争论着
“哈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啊!但我想,既然王安石经过反 复推敲才选用了 ‘绿’字,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吧,请大家读读诗句 细细体会一下。”我终于可以塞上一句话了。经我这么一说,喧闹的 教室安静下来。一阵沉默过后,终于有人发言了。
“对!老师,人家王安石想要表达的是春天到来,江南岸一片新 绿的色彩,而‘映、拂’等字只写出了春风的到来,没有写颜色,所 以我觉得不太合适。”大家都点头称是,我也比较赞同这个同学的说 法,正准备“鸣金收兵”,不料又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老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会只有绿色吧?我认为还应该 有各种颜色的小花,我觉得用‘染’才准确呢!它可以‘染‘出五颜 六色来啊!”
噫,这个同学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怎么往下进行呢?我心里琢 磨着。对了,何不放手让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去探讨个究竟 呢? “到底是‘绿’字准确,还是‘染‘字好呢?我想,每个同学都 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内尽情发表自己的高见! ”
讨论过后,同学们的发言令我十分欣慰。
“尽管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我们组认为春天应该以绿色为主。 再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绿‘字好。”
"染’虽然能表示出多种颜色,但‘染’上的颜色往往只是附 着在事物的表面,就像人们染头发,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而‘绿’ 我们感觉是由内到外产生的,王安石当

5.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