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郑州一中 1106 班高唱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 )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 →套袋(防干扰) →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 F1代自交, 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 3: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 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 1/16 ,共占 4/16 ;双显性个体比例占 9/16 ; 双隐性个体比例占 1/16 ; 单杂合子占 2/16 × 4=8/16 ;双杂合子占 4/16 ;亲本类型比例各占 9/16 、 1/16 ;重组类型比例各占 3/16 、 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 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记忆点: 1 .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 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 3:1。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 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 2n种。二、细胞增殖(1)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 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 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 ; 。(3) 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减数第二次分裂 2.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丝分裂记忆点: 1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 4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XY 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 XX),雄性体内
1白色 黑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