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 晋祠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感受晋祠的“美”。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3、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说明: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和“说明文的结构与顺序”方面可作为模仿、分析的范本,在“写作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晋祠》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感悟晋祠在建筑艺术方面所体现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2、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安排表达感情。
说明:
由于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晋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文字优美,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将会较浓,而且由于文章通俗易懂,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础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就能够掌握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但是学生的预习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索。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在此基础上,以言语实践为抓手,让学生在赏析生动形象的语言时,自觉地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智慧与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调动积累
有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枯燥,也有人说说明文学起来很简单,你是怎样认为的呢?又是怎样学习说明文的呢?
通过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我们可以了解数学的统筹方法并运用于生活当中,了解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还有“技艺灵怪”的核舟,这些文字不仅带领我们了解科学原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可以游览历史古迹。今天我们就随作家梁衡一起去游览一下山西的一处的名胜古迹——晋祠。
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
回顾说明文的基本要素,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准确)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引导回顾可调动原有的积累,以便学生快速熟悉并融入文本。
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脉络
要求学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本文的标题就揭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晋祠,那么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为什么是这句呢?(
二一 晋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