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课探求救国之路.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我们的祖先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呢? ?实业救国?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代表人物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2、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3、经过: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1894 年是旧历甲午年, 所以此次战争叫“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2、双方代表: 3、内容: 4、影响: 1895 年4月李鸿章—伊藤博文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民族危机加深割地割地: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口通商开口通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地; 投资设厂投资设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的侵华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 年) 国别租借地或割占地势力范围德国胶州湾山东俄国旅顺和大连长城北和新疆法国广州湾两广和云南英国“新界”和威海卫长江流域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福建熊——俄国(东北) 虎——英国(长江流域) 蛤蟆——法国(两广、云南) 肠——德国(山东) 太阳——日本(福建) 鹰——美国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戊戌变法 1898 年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 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具有群体性的觉醒。谭嗣同: “经此创痛巨深,乃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探求变法。新科状元张謇: “抱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实业救国”。名门之家的曾朴: “一腔热血,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写小说。 5、公车上书的影响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慈禧太后

第三课探求救国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uandao1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