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三维目标:1.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 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 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3.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 读背课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以" 英雄" 的歌曲导入, 提问: 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 明确: 他们为民排忧, 为国解难, 殚精竭虑, 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积累 1. 作家作品《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这里的“左氏”, 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 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 《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 ,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7 年) ,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 2. 基础积累播放课文磁带正音 1 %2 生字:函( hán )氾(fà n)佚(yì)缒(zhu ì)阙(qu é) 2 %2 多音字:朝( zhao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 pá ng) (人名逢孙) 3 %2 通假字:“知”通“智”信息筛选提问: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 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投影秦晋围郑形势图简介秦晋围郑形势图:这是秦国,都城为壅。这是晋国,都城为绛。这是郑国,都城新郑。晋郑彼邻,秦如攻打郑国,的确如烛之武所言:“越国以鄙远。”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 郑述的就是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是这场外交斗争的主角,他身负君命,只身赴秦,说退秦军,实属不易。提问:秦晋两国为什么要联合攻郑?(学生迅速浏览全文,找出表原因的句子)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当时,秦、晋、郑三国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与次文相关的历史史实,对我们学好这篇课文十分重要。多媒体显示: 秦立晋君(公元前 651 年) 这一年, 晋献公卒, 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 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卻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惠公背约(公元前 650 年) 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