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儿童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和,是反映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儿童体重增长为非等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重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至1岁时体重约等于出生体重的3倍,这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长减慢,稳速生长,年增长值约为2kg。青春期开始后体重又猛增,年增长4~5kg,持续2~3年,系第二个生长高峰。
第1页/共83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身长(高):是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2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2岁以后可立位测量,称身高。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身长(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生后第1年身长增长最快,1岁时达75cm。第2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增加11~12cm,2岁时身长约87cm。2岁以后至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加约7cm左右。青春期受内分泌影响,出现身高增长高峰(2~3年),年平均增加9cm左右。
第2页/共83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头围: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在头半年增加9cm,后半年增加3cm,1岁时头围平均约46cm;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增长2cm,2岁时头围约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54~58cm。如果出生时头围<32cm,3岁后头围<45cm,称为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全时头围常偏小。头围过大时应注意有无脑积水。
第3页/共83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胸廓呈圆筒状,胸围32cm,比头围小1~2cm;随着年龄增长,胸廓的横径增加快,至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逐渐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应大于头围,其差数(cm)约等于儿童的岁数。婴儿时期营养良好时,胸廓发育好、胸部皮下脂肪较为丰满,也可有几个月胸围大于头围。
第4页/共83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前囟:前囟门为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2cm,前囟门大小个体差异大,~。在生后数月随头围的增大而变大,6个月后逐渐缩小,一般至生后12~18个月闭合,个别儿童可推迟至2岁左右。后囟门由顶骨与枕骨的骨缝构成,呈三角形,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内闭合。如果出生时摸不到前囟门,要区别是否为颅骨畸形。囟门早闭见于头小畸形,囟门迟闭要区别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前囟门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囟门凹陷见于严重脱水及营养不良。
第5页/共83页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牙齿 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颗。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迟的可到10~12个月,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第6页/共83页
测量方法
体重:测量前均应检查磅秤的零点。体重应在空腹、排大小便、裸体或穿背心短裤的情况下进行。如果衣服不能脱成单衣单裤,则应设法扣除衣服重量。称体重时,婴儿可卧位,1~3岁可坐位,3岁以上可站位,两手自然下垂。小婴儿最好用载重15kg盘式杠杆秤测量,置婴儿卧于秤盘中央称重,误差不超过10g。7岁以下儿童用载重50kg杠杆式体重秤测量,误差不超过50g。所示读数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数。
第7页/共83页
测量方法
身长(高):2岁以内儿童量卧位的身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儿童面向上。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如果刻度在量床双侧,则应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2岁以上儿童量身高,要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然后测量。使顶板与颅顶点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然后读立柱上数字,。以厘米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第8页/共83页
第9页/共83页
儿童体格生长PPT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