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运动损伤概述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发病规律及运动损伤的原因,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分类
2、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3、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受伤的组织分类
分为: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
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
(二)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
1、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切伤、撕裂伤等。
2、闭合性损伤:挫伤、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
(三)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
1、轻度损伤 2、中度损伤 3、重度损伤
(四)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1、急性损伤
2、慢性损伤
①陈旧伤(急性损伤处理不当引起)
②劳损伤(长期局部负荷过大引起)
(五)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1、运动技术伤(如网球肘、跳跃膝、投掷肘等)
2、非运动技术伤
二、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由运动项目与人体两方面所存在的潜在因素决定。一方面是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动作对人体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是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所表现出的弱点。如篮球运动易出现膝关节侧副韧带、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体操运动易出现肩关节的急性和慢性损伤等。
三、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因素
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2、运动中存在急躁或畏难心理。
3、缺乏体育道德。
(二)运动水平不够
1、机体的运动能力不能满足运动的要求。(身体素质差)
2、专项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动作有缺点或错误)
3、心理素质不高
(三)运动负荷安排
1
、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大
2、一次运动量过大或连续大运动负荷训练
(四)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
(2)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3)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当。
(4)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的时间间隔过长。
(五)身体功能状态不良
1、睡眠或休息不好。
2、患病或伤病初愈。
3、过度疲劳。
(六)教学、训练或比赛的组织安排不当
1、不遵守体育
第九章 运动损伤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