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最美乡村教师师德宣讲活动。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说到讲故事,那最会讲故事的人,一定非他莫属。他就是唯一一位荣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我想起他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他说他是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之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相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今后的岁月里,他会继续讲他的故事。说到这,其实我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我们天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一种身份的一群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童话,生活,友情,亲情,甚至是和平与战争的故事。其实,我们在为别人讲故事的同时,自己也在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我们自己的故事中,我们哭过,笑过,苦过,痛过,犹豫过,挣扎过,愤怒过,放弃过。但我们依然在这三尺讲台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乐此不疲的继续讲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在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身上也不停地在上演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虽然我们没有获得向莫言老师那样的的殊荣,但是我们中的一些人却用他们的一生在谱写着最美丽的华章。今天,我为大家讲述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人的故事。
有人说她是教育界最出彩的优秀教师之一,也有人说他为了一句“就是天上下刀子,下钉子,老师也会来”的承诺,在偏僻乡村
坚守了27年;还有人说他是一个“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学生最少”的五多一少特殊老师。她是谁?她就是黑龙江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小学的仲威平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故事一: 最艰苦的环境,最能干的老师
请大家先看一张照片,(幻灯片1)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被绿叶和红花围在中间。这张照片拍摄于1987年仲威平到兰河小学报到的那天,当时她只有18岁。从报到那天开始,仲威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兰河小学。(幻灯片2)一间砖砌的小屋,门口挂着一张白色牌子,上面写着“兰河小学”。走进屋,凉气扑面而来,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半是炕,另一半摆着4张课桌、8把椅子和一块小黑板。一个破旧的老式办公桌上,放着两瓶红蓝墨水、一部黑色的砖头收音机、几本褪色的小学课本,如此而已。
仲威平的家就在工农乡新一村。新一村被当地人称为“头屯”,因为是乡里距离市区最近的一个村。而兰河村则被叫做“三屯”,距离市区十几公里。从她家到学校要往返20多公里,不通车,只能骑自行车。她这一骑就骑了 24年,自行车换了4辆,3辆旧车已经彻底报废,被放在后院的墙边。去后院菜园时,仲威平总会不由自主地看看那些“功臣”,过去20多年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工农乡的乡亲们竖起大拇指说,“仲老师上课来回骑车20公里,一年上180天课,一共是3600公里,24年下来可就是7万多公里啊,赤道总长才4万公里呢!
你肯定不敢相信,就在这条小路上,她骑车的总长度都能绕行赤道一圈半了。”
24年来,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雷雨大作,她独自骑车在夏天泥泞、冬天被大雪覆盖的林区小路上往返。仲威平的道理很简单:“让老师跑路,也别让孩子累着。”
1998年,兰河小学被撤并到5公里以外的乡中心小校,这里离仲老师的家可近多了。这也意味着兰和小学8名贫困﹑单亲﹑智障、无人照顾的学生因上学路途遥远而面临辍学。为了这些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留了下来,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一个有故事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