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教育实施路径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 奥林匹克教育是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社会组织培训以及社区和家庭体育的开展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教育是基础,但并不只局限于体育课和学校体育活动。通过“跨学科”“跨课程”学习和整合,可以将体育运动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习和理解体育,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实现奥林匹克价值传播。
关键词: 奥林匹克教育;实施路径;学校体育;“跨课程”学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0-00-03
多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就指出:体育、娱乐和游戏是全世界儿童学习价值观的有趣的方式,并且可以持续终身。体育促进友谊和公平竞争;培养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确保儿童长大后学会关心他人的必要技巧。体育帮助年轻人做好准备迎接他们将要面对的挑战,并能帮助他们在社交圈里发挥领袖作用。[1]
奥林匹克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的目标群体,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教育活动。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内容,是贯穿奥林匹克运动的主线,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
一、为什么需要奥林匹克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特定的培养人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是否必要,也是由是否具有社会需要以及它能否满足这种社会需要所决定的。[2]
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是维护和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平、友谊、进步;其教育内容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人文价值,如奋发图强、追求卓越,公平、公正、尊严、尊重;其教育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形态——体育运动。可见,奥林匹克教育从目标、内容到手段,都具有鲜明的普世性,具有超越民族、政治、宗教等各种社会界限的普遍意义。
首先,奥林匹克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身体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物質基础,身体发展的需要不因社会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个体的人总是在寻求自身的发展。教育就是科学地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奥林匹克教育与国家教育不同的是,它着眼于人类社会的共性,力图摆脱文化的种种束缚,促进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教育以体育活动为其实施教育的基本手段,不仅抓住了人的发展的基点,而且在手段上找到人的发展的共同点。这就使得奥林匹克教育在基础的实践层次上有所依托,从而能够满足人自身和谐发展的需要。
其次,奥林匹克教育是“地球村”和谐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既有的教育体系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建立起来的,着眼于本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设计和实施的。然而,随着人类社会跨入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阶段,囿于国家民族的教育目标、视野和内容均难以满足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奥林匹克教育是对国家教育的必要补充,以促进人类地球村落的和谐,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奥林匹克教育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2006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五届世界体育大会上,时任的罗格明确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是教育运动。
二、奥林匹克教育在青少年生涯中的传播及影响
奥林匹克教育是以青少年为目标群体,青少年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参与主体。他们通过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上有组织的体育培训与竞赛活动、社区和社会各种体育活动,从中学习和领悟奥林匹克价值内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之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图1)。
首先,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兴趣、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身体、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为青少年终身参与体育奠定基础。作为学校体育和教育的补充与扩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促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青少年只有喜欢运动,爱体育,才能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学习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同时,随着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也会增加他们在学校中运动学习的兴趣。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上提供体育培训和竞赛服务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为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培训和竞赛活动,以及体育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通过参与,有助于他们领悟和实现奥林匹克价值内容。长期坚持参加体育训练和竞赛,不仅有助
奥林匹克教育实施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