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病,陪着去看一位老中医。因为是熟人,所以升堂入室的直接找到家里。正是周末,年过八旬的老先生正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给学龄前的重孙女讲故事:从前呀,有一个穷孩子,父母亲病死了,于是他就立志学医,拜一位名医为师。因为那医生本事大,所以想跟他学徒的人很多,但许多年没一个人通过他的考试。这穷孩子听说后并不害怕,翻山越岭的找到师傅,跪在老人家面前不起。师傅让这个穷孩子在自己家里挑三样东西,如果挑得满意就收他为徒,如果不满意就另找碗饭吃。那穷孩子找啊找,最后拿着灯笼、草鞋、雨伞三样东西到师傅面前。师傅问他为什么挑这三样东西?穷孩子回答:挑灯笼表示我当医生后不管黑天半夜,只要有病人就去应诊;挑草鞋表示我当医生后,不论病人家远家近都要出诊;挑雨伞表示只要病家来请,不管刮风下雨都要立即出门。师傅听了很高兴,又摸出一枚铜钱给他说:还有一样,不管病家多穷,一个大子儿的诊费也要相救……我在一旁听着直乐,说,这故事我在哪儿看到过,好象是徒弟学成自立门户之时,师傅送他三样东西并告诉他应该如此这般的使用,而且并没有一个大子儿的事儿。老先生听了看我一眼,不高兴的说:故事故事,过去的事,你听说是那样的,我就爱说成这样的!说罢把小女孩交给家人,为我的朋友诊病。 老先生姓权,我们认识将近四十年。那一年我正在一个极其偏僻的山区社教,大约正是插秧的季节,大队工作队的副队长找到我,说省上派的一个巡回医疗队到了大队,医生们都是些大牌的专家,除了内儿妇幼之外,还有外科医生在大队部支开了手术摊,各科都有,许多眼科、妇科、外科的手术都可以做。说罢指一指身后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这位权大夫,中西医结合名家,在你们生产队住一天,一方面给老乡看看病,另一方面筛选两位需要手术的病人。医疗队在我们大队只住一个星期,手术拣要紧的做,我从此与权大夫相识。这权大夫是祖传的中医世家,从小跟着祖父学医,中医基础很深。听他说,最初的时候祖父只让他在药房认药,看药工拿药。十多岁时他便把药认到能在黑暗之中根据手感、气味、味觉知是哪样药材,按着药方上的计量在药斗里一抓上戥子称,那重量只在称杆的高低上说话。之后才在业余时间背汤头脉诀给祖父誊方以至号脉看病,按祖父的意愿他本应该就当一名中医大夫,但他的学识己经越过了中国看到了世界,所以大学便学了西医。这西医一当好多年,谁知解放后的毛泽东又号召中西医结合,各医院又挑了一批成名的西医学中医,搞中西医结合,他于是又被选中。毛泽东的号召力比他的爷爷大,他于是成了一名兼通中西医了内科高手。 那一天下午,社员们听说来了城里的大医生,许多的人都来看病。有些小病,他从随身带的药箱里取几片西药给病人;有些慢性病,他开个药方交给病人,嘱其到镇上的中药铺抓药;但不管什么病人,看病后他交待得特别仔细:如何的吃药,吃多长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告诉社员们许多小常识小窍门:比如疖肿初起,可以用新鲜的蒲公英洗净捣碎了敷在其处;比如“针眼”,早早的用毛巾热敷可使其消散;得了红眼病一定要分开使用毛巾,免得把全家人都给传染上等等。病看到天黑,我请他去给一个断断续续的发烧病人看病,那是一个贫农,是我的积极分子,在镇上的卫生院看了几次病总不能见好。老权对这个病人很耐心,不但问他的病,还问他家牲畜的病,最后他怀疑这病人得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布鲁斯杆菌病”,但他拿不准,当晚又和我一起去了一趟大队部,找到一位传染病
一个医生的故事 一个感人的医生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