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智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的智慧
-------“孝道”所想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年,9月28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众多的海外游客参加了这次的活动,每年的孔子文化节都会吸引中外文人学者。孔子学院在各地竞相开设,可见孔子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我们作为孔子故里人,也引以为荣。
孔子,公元前551年生于鲁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今天所见的夫子洞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之后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孔子35岁时,开始从政,但是对于统治者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奔波,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73岁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今天我们所体会到的孝道,仅仅是孔子思想的一粒米黍。中国孝字写的结构很有意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说文解字》中孝的解释是“子承老也”。孝字反映在画面上应该是:孩子在下、老人在上,用孩子的身子背着老人。今天,我们花钱请保姆,但是有几个儿女亲力亲为地伺候老人呢?孝顺这件事,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迂孝”了。因为,孝顺是要“论心不论迹”的。要用心去“承担、承载”老人。
现在总在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好像不是一种本能。那我们为什么要“孝”呢?通过下面的一个小故事你就会全明白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在一棵大树下玩,大树长得十分高大,硕果累累,是一棵大苹果树。孩子天天围着树玩,有时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有时在树底下睡觉,有时也用小刀子在树身上乱刻乱划。大树喜欢这个孩子,从来不埋怨他,天天陪他玩。
孩子后来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等孩子再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就问孩子:你怎么不来跟我玩了?孩子脸上开始有了忧伤,有点不耐烦,说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想跟你玩了,我现在需要更多的高级玩具。大树说:真对不起你,孩子,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就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了,拿去卖了,你就可以去买高级玩具了。孩子一听,高兴坏了,他就把树上的果子全摘了,欢欢喜喜地走了。
小男孩每年匆匆忙忙到摘果子的时候就来,平时也没有时间来玩。等他读完书,又有好长时间不来了。这时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等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已经变老了。大树说: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玩?孩子说:我现在要安家立业,哪有心思玩啊?现在我连安家的房子都没有,我没有钱盖房子。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就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拿去盖房子吧!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把树枝全砍了,盖了房子,成了家。
话说又过了若干年,孩子再来时,心事重重地徘徊在大树下,对大树说:我得到世界上去做大事,可是,世界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连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呢?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就可以做条船。孩子特别高兴,他把树干砍了,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大树只剩下一个树根,快要枯死的时候,孩子回来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年纪也大了,当他回到树底下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让你爬了,你一定不愿意跟我玩了吧?
孩子对大树说:其实我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爬不上去了,我从这个世界上回来,就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这一次,我回来就是来跟你玩的。老树根高兴得不得了,它好像又看见了孩子小时候的情景。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残酷,其实儿女的一生,不就是从父母身上获得那么多的机会吗?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
作为儿女,应该如何对待给予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的父母呢?
“大爱至诚,孝也有道”。这里的“道”就是指尽孝的方法、尽孝的途径。最近,我非常收看并聆听了于丹教授的一次讲座,让我从心灵深处真正领悟到了孝道的深层而原始的含义。

孔子的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4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