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湖草原旅游区导游词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中国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4A级旅游景区——通湖草原观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员某某,非常荣幸由我为大家担任景区讲解服务工作,也衷心预祝大家在我的陪伴下玩得开心,游得尽兴。主大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是我们今年新建成的景区主大门,由售票处、游客中心、民族商场、卫生间等组成,它的设计融入了马鞍、马镫、拴马桩等蒙古族元素,具有浓郁的蒙古族文化色彩。在您左手边看到的矗立在湖中的铜壶, 名为“龙纹双流提梁铜壶”,是清朝时期蒙古贵族在重大宴会活动中招待贵宾的一种茶壶。“双流”即有两个壶嘴,“铜壶”谐音“通湖”。整个建筑寓意当远方的客人来访时,主人卸下马鞍,放下马镫,手提铜壶,为远道而来的贵宾斟满美酒和奶茶,接风洗尘,献上祝福。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拍完照,我们将乘坐观光车(观光小火车)进入景区。主大门至柴门(观光车上)请坐在两边的团友抓好扶手,下面由我为大家把通湖草原旅游区做一简要介绍。通湖草原位于阿左旗腾格里镇乌兰哈达嘎查境内,腾格里沙漠南端,北距阿拉善盟盟府巴彦浩特 180 余公里,东距宁夏中卫市仅 30余公里, 与国家首批 5A 级景区沙坡头一沙相连,隔沙相望,直线距离仅 公里。通湖意即相通的湖,传说,几百年前这里有一片湖水,有两个喇嘛在距离此处 60k m 外的太阳湖边用铜壶取水,一不小心铜壶掉到了湖水里,几天后,有一个女牧民在今通湖所在地发现了这个铜壶,方知两地地下水系相通,因此取名“通湖”。通湖草原旅游区规划面积为 平方公里,旅游区外缘沙丘环抱,核心区湿地绿草茵茵,汇集了沙漠、盐湖、神泉、湿地、草原、森林、绿洲等多种自然景观,融丝路文化、蒙元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于一体,其多元融合的文化流光溢彩,独具特色的景观使人流连忘返,被誉为“沙漠中的伊甸园”。在远处, 您可以看到金色的腾格里沙漠蜿蜒起伏,横贯东西,巍峨壮美的沙山尽显大漠雄浑, 而通湖草原就如镶嵌在腾格里沙漠深处的一块翡翠,给广袤、辽阔的大漠平添了神秘和幽静,衬托出大漠的空旷与辽远,苍茫和阳刚之美。夏秋之际,这里湖波潋滟,芦花摇曳,牛羊肥壮,气候凉爽,幽静怡人,是腾格里沙漠中最美的湿地草原之一。著名诗人、前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杜晓明先生曾在这里写下了“原中草色绿堪染,塞上清风自在吹”的诗句。在这里,您可以跨上追风的骏马在草原上驰骋,乘上稳健的骆驼在沙漠中漫游;可以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尝醇厚清香的马奶酒、浓香扑鼻的手把肉、烤全羊;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与的载歌载舞;夜宿蒙古包,侧耳倾听阵阵嘹亮的牧歌,抬头数一数点点的繁星,城市的喧嚣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晨观大漠日出,昏赏沙海夕阳,夜晚遥望星河,是沙漠中独有的三大绝景。置身通湖草原,大漠胜景将让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通湖草原旅游区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独特,不仅是大家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也是研究沙漠形成、发展、演化的天然博物馆,更是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教科书。 2009 年8月23日,通湖草原所在的腾格里园区, 与巴丹吉林园区、居延园区共同被评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以沙漠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柴门在我们前方看到的这座外观独特的大门,它是用很多沙生植物的柴根搭成门垛和围墙,古朴奇特,我们称之为“柴门”。淳朴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自古就有在房前垒柴为垛的习俗,“柴”为“财”的谐音,“柴门”即“财门”,预示发财的意思。待会,我们将从柴门中间进入,摸一下镶嵌在墙壁上的通湖通宝,各位团友今后将财运高照,四季发财。现在,我们穿着盛装的姑娘、小伙子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醇香的美酒,纯真的哈达献给您!这是我们阿拉善地区的传统待客礼仪------ 下马酒风情接待, 腾格里通湖草原人热情欢迎各位贵宾的到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将把哈达挂在您的脖子上,大家可以把双手合于胸前,向献哈达着表示谢意。银碗里盛满了吉祥如意的美酒,为您接风、洗尘,喝完美酒表示您的事业今后将心想事成,吉祥如意! 接受完风情接待后,我们大家可以在柴门附近拍照、留念,把财富永远留住。照完相后,大家请随我从这边来。敖包现在在大家右手边看到的是通湖敖包,通湖敖包是由 1个主敖包和 12个小敖包组成,各位团友请跟我来,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蒙古民族的敖包祭祀文化。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是“堆子”、“石堆”或“鼓包”的意思。北方民族祭祀敖包的历史相当悠久,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通湖草原敖包正中有一木杆(蒙语称达刺格),上面悬挂着经文、旗幡,四周用兵器、旌旗等做装饰。祭祀敖包的做法是在敖包上献哈达和供品,沿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圈,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洒在敖包上,向敖包上添加石块,这里的
通湖草原-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