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莲的病害根其他莲花一样, 他们的病害的防治也使用一致的方法,下面是碗莲的常见病害防治碗莲腐烂病症状:病害发生于全株,从种根开始发病,延及地下茎、叶柄、叶片及花梗等部位。地下茎初期似无症状, 但其断面导管有的变为淡褐色或褐色, 并逐渐扩展。有的病茎变色不显著, 但茎的全面或一侧发生纵皱, 病茎所生叶片呈淡绿色, 以后从叶缘开始干枯, 引起叶片卷缩以至枯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 带菌的种藕和病土成为主要初侵染源。栽植带菌种藕, 长出的幼苗则成为中心病株, 先是地下茎秆及根系发生病变, 后波及叶柄和叶片, 中心病株产生孢子从伤口侵入, 形成再侵染。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此病; 藕田土壤通透性差或酸性大, 污水入田或水温高于 35℃,都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 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 重病田宜实行 2~3 年轮作。 3. 精选无病种藕,并用 50% 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加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喷雾后闷种, 覆盖塑料薄膜密封 24h ,晾干后栽植。碗莲叶腐病症状: 主要为害浮贴水面的叶片,病斑形状不定形,有的呈“S”形, 有的形如蚯蚓状, 褐色或黑褐色, 坏死部后期出现白色皱球状菌丝团, 后生茶褐色球状的小菌核,发病重的叶片变褐腐烂,难于抽离水面。防治方法 1. 减少菌源,采收时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集中烧毁。 2. 发病初期喷洒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30% 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500 倍液,每隔 10d 左右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碗莲斑腐病症状: 病斑形状不定,叶片上初生水渍状小黑斑点,后扩展成圆形至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黑色有黄色晕圈的病斑, 中间灰黑色有轮纹, 病部易破裂或脱落, 致叶片和叶缘残缺不整, 严重时叶片大部分甚至全部变黑褐
碗莲的病害防止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